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地熱發電的春天來了 人大代表建議盡快出臺地熱能發電扶持電價政策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4-04-02 10:59:39瀏覽次數:716
地大熱能: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各地全力發展經濟、擴內需促消費的大背景下,多地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確保能源供應安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內容,凸顯了能源電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保障作用。
同時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我國傳統能源系統向新能源轉型發展得如火如荼。按照我國“十四五”能源規劃的目標,2025年我國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30億千瓦,其中靈活調節電源的建設將達到7.2億千瓦。而在靈活調節電源的建設過程中,像地熱發電這類新型發電方式因具有建設速度快、調節性能優良等多種優點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工商聯主席、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提出了盡快出臺地熱能發電扶持電價政策,以此來推動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
地熱能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地熱發電具有利用效率高,不受晝夜、季節、氣候等因素影響的優勢,對地熱資源富集地區優化能源結構、提振地方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如今國內多地都采取積極行動,探索地熱能發電的道路,由于我國的地熱能發電資源主要集中在西藏、云南、貴州、廣西、川西、青海、新疆、山西(靠內蒙)、內蒙,當地不缺電,經濟也相對落后,即使當地政府想積極推動地熱能發電的項目,但沒有國家能源政策的支持,推動進展緩慢。由于缺乏明確的扶持政策支持,地熱能商業發電項目在我國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和市場風險,許多潛在項目面臨落地難的困境。
相關調研數據顯示,從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指標看,我國已由上世紀70年代末的世界第8位降至2022年的第18位,不僅落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甚至也位于不少發展中國家之后,與全球差距已明顯拉大。
縱觀全球地熱能發電強國,幾乎都實施過或正在實施電價支持政策以及相關法規。在業內人士看來,技術和資源并非阻礙地熱發電發展的主要障礙,政策支持才是破題關鍵。不僅能直接降低地熱能發電項目的經濟風險,提高其市場競爭力,還能吸引更多的資本和技術進入這一領域,推動產業鏈的完善和升級。更重要的是,這將有助于我國在地熱能這一清潔能源領域取得更大的發展優勢,也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挑戰貢獻力量。
就具體政策而言,其建議地熱發電項目實施0.65-0.85元/千瓦時綜合電價,上網結算基準價為當地煤電標桿電價,超出標桿電價的部分按照央地分攤比例原則承擔。規劃總規模50萬千瓦,總補貼金額130-210億元。根據50萬千瓦示范項目實施情況再調整補貼政策。
以實力為地熱產業“助燃”
據了解,在地熱發電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涉及地熱勘探、高溫鉆井、裝備制造和工程設計建設等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和產業鏈已具備和世界地熱能發電強國相等的能力。以天加能源為例,其研發、制造的地熱發電裝備頻譜齊全,容量從最小65kW、280kW、1MW、到最大66MW,已成為世界地熱能發電第二大公司。
近年來,天加能源以領先的熱能技術創造出國內地熱項目的兩個“第一”——山西大同的中國中東部首個高溫地熱發電項目和河北唐山的中國首個干熱巖發電項目,為中國綠色清潔能源的開發提供了可靠的技術解決方案。
2023年,天加能源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簽署地熱能發電戰略合作協議,集合行業智慧,著力打造“地熱能利用中國方案”,推動地熱發電和梯級利用。天加能源表示,接下來將持續聯合多方力量共同推動大理等“地熱寶藏地”開展深層地熱能勘探、促進地熱發電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為零碳城市建設做出貢獻,走出一條以綠色為底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熱能發電生產過程中,地熱水是被納入礦管的能源資源。然而,依據可再生能源法,地熱能屬于可再生能源。對此蔣立建議,對符合技術標準高效清潔的地熱項目減免地熱資源稅。
在“雙碳”目標下,作為五大“非碳”能源之一的地熱能資源,亟需獲得與風光水等能源同等的重視,應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盡快開展商業化應用,形成規模開發,進一步助力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與國家發展戰略同頻共振,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這正是時代賦予民營企業的使命。
上一篇 > 能源轉型之路,地熱發電的影響因素
下一篇 > 地熱發電發展緩慢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