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溫泉

溫泉資源的定義及分類

  1.溫泉資源的定義及分類
 
  溫泉是指在特定地質環境下,從地下涌出的水溫高于或等于25e,含有對人體有益微量元素的地下熱水或出露泉[1]。其形成是大氣降水滲入地殼斷層深處,與地下熱巖漿接觸后經過幾十年的演變、滲透,最終轉移到地表的過程。
 
  根據溫泉的化學組成、地質特性、物理性質、水溫等指標進行分類如下:
 
  (1)由于各地巖漿的不同,溫泉水含有的有機成分亦不同。溫泉中主要的成分包含氯離子、碳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以這3種陰離子為主的溫泉分別叫氯化物泉、碳酸鹽泉、硫酸鹽泉。具體的還可以細分,如食鹽泉(以氯化鈉離子為主)、芒硝泉(以硫酸鈉離子為主)、石膏泉(以硫酸鈣為主)、正苦味泉(以硫酸鎂為主)。除了這3種主要的陰離子成分之外,也有以其他成分為主的溫泉。例如,含鐵泉(又稱白磺泉)、含銅、鐵泉(又稱青銅泉)。
 
  (2)依溫泉產地的地質特性,可分為火成巖區溫泉、變質巖區溫泉、沉積巖區溫泉。
 
  (3)依溫泉的活動、型態等物理性質可分為普通溫泉、間歇溫泉、沸泉、噴泉、噴氣孔(或硫氣孔)、熱泥泉等6類。
 
  (4)依溫泉流出地表時與當地地表溫度差,可分為低溫溫泉、中溫溫泉、高溫溫泉、沸騰溫泉4種。
 
  2.溫泉資源的功能
 
  由于溫泉是在特定地質環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溫度和礦物質含量的液態水,因此具有供暖、保健、種植養殖旅游等主要功能,是一種珍貴的自然資源,自古就深受人們的喜愛。
 
  (1)供暖功能。溫泉是一種地熱資源,屬于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溫泉供暖無污染,有利于環保;它還不受天氣、季節的影響而連續使用[2]。地熱采暖雖初期投資較高,但總成本只相當于燃油鍋爐供暖的1 /4,不僅節省能源、運輸、占地等,又大大改善了大氣環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能源。[3]
 
  (2)保健功能。溫泉本身具有較高的溫度,并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少量的生物活性離子以及少量的放射性物質。在泡溫泉時,溫泉中的礦物質會透過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其化學物質可刺激自律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對人體可起到保健、抗衰老作用。因此具有很高的醫療價值。
 
  (3)種植、養殖功能。可以依托地熱井,建造溫泉溫室,種植名優花卉、特種蔬菜;溫泉還可以大大縮短多種水生物的孵化期和生長周期,因此可以發展高產魚類養殖產業[3]。另外還可以利用溫泉資源發展旅游農業。
 
  (4)旅游功能。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度假、休閑旅游將是未來旅游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溫泉集水、礦、熱于一體,是一種特色旅游資源。溫泉旅游是指以感受溫泉沐浴文化為目的,將原先溫泉單一療養的物化享受,提升到符合現代消費的文化和精神層面,成為一種以健康為主題,達到養生和休閑效果的時尚旅游[4]。依托溫泉浴療,可以開發游泳館、嬉水樂園、康樂中心、會議中心、療養中心、溫泉飯店、溫泉度假村等一系列娛樂旅游項目。
 
  從以上溫泉的4大功能來看,其中旅游功能的開發,比其他3項功能的帶動作用強。對旅游產業鏈的帶動、促進旅游項目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意義,溫泉旅游已成我國重要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其發展勢頭強勁,在我國旅游中的分量和地位日益提高。
 
  二、溫泉旅游資源定量評價
 
  1.溫泉旅游資源定量評價的意義及原則
 
  溫泉旅游資源評價,就是從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溫泉資源及取得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運用特定方法對一定區域內溫泉旅游資源本身的價值及其外部開發條件等進行綜合評判和鑒定的過程。通過評價從而明確該溫泉旅游資源在同類旅游資源或在所處區域中的等級和地位,確定不同溫泉資源開發序位,為制定溫泉旅游開發規劃等提供科學的判斷標準或理論依據,是科學地開發和利用溫泉旅游資源的前提。
 
  評價溫泉旅游資源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客觀性原則。溫泉資源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其價值表現、內涵、功能也客觀存在。評價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科學性原則。要用科學的態度、標準,對溫泉資源的形成、本質、屬性、價值等核心內容,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系統性原則。溫泉資源的價值和功能是多方面、多層次、多形式的,同時還需對其區位、環境、開發利用水平等多方面內容進行評價。因此評價時要綜合衡量、全面完整地進行系統評價,準確地反映溫泉旅游資源的整體特性。
 
  效益性原則。進行溫泉資源調查與評價是為其開發利用服務的。在某種程度上說,溫泉旅游資源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遠遠高于其經濟效益本身的價值。因此評價時要考慮投入資金后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以確定適宜的開發程度。
 
  市場性原則。溫泉旅游資源供給與溫泉旅游需求是旅游作用體系的兩個基本方面。建立最適宜的旅游作用空間體系,必須同時考慮旅游供給與旅游需求兩個方面,才能達到旅游作用體系的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