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能源規劃
中國地熱資源持續發展規劃的四大關鍵點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1-10-28 10:19:26瀏覽次數:1305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地熱利用方式多樣,但目前其開發利用普遍存在資源利用率低、回灌率嚴重偏低、開發布局不盡合理等問題。為此,實現地熱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應遵循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制定科學的地熱開發資源規劃方案,優化地熱井布局,以市場為導向,利用新技術走集約化道路,極大地提高地熱利用率,以解決地熱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一)創建地熱資源勘查評價新模式。
地熱資源的勘查評價是地熱資源規劃的前提條件。由于地熱資源的復雜性、特殊性、不確定性及主觀操作的問題,使地熱資源勘查投人大、時間長,同時具有較大的風險,可能造成一些地熱田和部分地熱井廢棄。為此,應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將市場需求與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需求帶動勘查,勘查服務需求,形成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關系。
(二)依據動態數據規劃控制分區,實行總量與強度雙控。
地熱水大量開采引起的熱儲層水位大幅度下降,會形成水位下降漏斗區,造成地熱水資源短缺。而加強地熱水的動態監測是保證地熱水持續、穩定開發,科學管理和有效保護的基本手段,它具有監控面廣、連續性強等特點。在地熱資源規劃中,應以地熱水的動態監測數據為依據,打破行政區域界限,規劃資源控制分區,對不同的分區分別進行合理開發保護、深入開發利用、勘探研究,以及地熱資源普查和地熱資源遠景調查等。在各規劃分區中,按照地熱水動態水位的變化,分別制定其地熱水開采強度指標和地熱水年開采總量指標,實行動態管理。
(三)推廣集約化新技術,提高地熱利用率。
解決地熱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提高地熱能利用的集約化水平,極大地提高地熱利用率。在富熱地區,開發梯級高效利用集約化技術,降低地熱尾水排放溫度,提高資源利用率,解決環境熱污染問題。基本原理為:開采出來的地熱水第一梯次是經過換熱器換熱后供散熱器采暖用戶采暖,第二梯次是將散熱器采暖系統的排水供地板輻射采暖用戶采暖。從兩梯次之間提取部分排水作為生活熱水使用。由第二梯次系統排出的地熱水,進入熱泵機組進行溫度的提升后再供地板輻射采暖用戶采暖。梯級高效利用集約化技術可將地熱乖J用率提高到90%以上。在多熱源地區,開發多熱源耦合供熱集約化技術,解決各單一熱源負荷量小、經濟性差、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的矛盾。基本原理為:將流量較小的地熱水與流量較大的其他熱源(如熱電廠的蒸汽冷凝水)熱混合后散熱器采曖用戶采暖,回水以串聯方式再供地板輻射采暖用戶采暖。地板輻射采暖系統的回水經熱泵機組提溫后再供地板輻射采暖用戶采暖。蒸汽冷凝水屬于純水,故可與地熱水一起回灌到地下,增加地熱回灌率。在貧熱地區,開發混合水源聯動運行空調集約化技術,解決單一水源與工程建設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基本原理為:因地制宜采用地熱水城市中水、湖水等多種水源分別作為同一水源熱泵空調系統的冷、熱源,從中提取冷量和熱量,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同時還可以供應生活熱水等。此外,根據生物對溫度的不同需求,將地熱水供熱系統進行梯級利用工藝設計,使各個暖棚內形成不同的溫度效應,實現生物梯級溫度需求與地熱梯級利用的耦合。
(四)開發與改造并舉,持續優化布局。
由于歷史原因,一些既有地熱并存在布局不合理、地熱生產井密度過大等歷史遺留問題,要有計劃地進行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不斷地進行布局優化,以很小的改造費用,換取最大的效益。對于密度過大的地熱生產井,要進行分析評價,將其中的一些生產井改造為回灌井、備用井及監測井等,實行采灌平衡。對于熱儲層容易失水沉降的地熱生產井(如熱儲層為上第三系的地熱井),應實行采灌平衡,保持熱儲層壓力,或將其改造為基巖地熱生產井。對于布局不合理、不進行回灌的地熱井,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造。
(一)創建地熱資源勘查評價新模式。
地熱資源的勘查評價是地熱資源規劃的前提條件。由于地熱資源的復雜性、特殊性、不確定性及主觀操作的問題,使地熱資源勘查投人大、時間長,同時具有較大的風險,可能造成一些地熱田和部分地熱井廢棄。為此,應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將市場需求與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需求帶動勘查,勘查服務需求,形成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關系。
(二)依據動態數據規劃控制分區,實行總量與強度雙控。
地熱水大量開采引起的熱儲層水位大幅度下降,會形成水位下降漏斗區,造成地熱水資源短缺。而加強地熱水的動態監測是保證地熱水持續、穩定開發,科學管理和有效保護的基本手段,它具有監控面廣、連續性強等特點。在地熱資源規劃中,應以地熱水的動態監測數據為依據,打破行政區域界限,規劃資源控制分區,對不同的分區分別進行合理開發保護、深入開發利用、勘探研究,以及地熱資源普查和地熱資源遠景調查等。在各規劃分區中,按照地熱水動態水位的變化,分別制定其地熱水開采強度指標和地熱水年開采總量指標,實行動態管理。
(三)推廣集約化新技術,提高地熱利用率。
解決地熱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提高地熱能利用的集約化水平,極大地提高地熱利用率。在富熱地區,開發梯級高效利用集約化技術,降低地熱尾水排放溫度,提高資源利用率,解決環境熱污染問題。基本原理為:開采出來的地熱水第一梯次是經過換熱器換熱后供散熱器采暖用戶采暖,第二梯次是將散熱器采暖系統的排水供地板輻射采暖用戶采暖。從兩梯次之間提取部分排水作為生活熱水使用。由第二梯次系統排出的地熱水,進入熱泵機組進行溫度的提升后再供地板輻射采暖用戶采暖。梯級高效利用集約化技術可將地熱乖J用率提高到90%以上。在多熱源地區,開發多熱源耦合供熱集約化技術,解決各單一熱源負荷量小、經濟性差、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的矛盾。基本原理為:將流量較小的地熱水與流量較大的其他熱源(如熱電廠的蒸汽冷凝水)熱混合后散熱器采曖用戶采暖,回水以串聯方式再供地板輻射采暖用戶采暖。地板輻射采暖系統的回水經熱泵機組提溫后再供地板輻射采暖用戶采暖。蒸汽冷凝水屬于純水,故可與地熱水一起回灌到地下,增加地熱回灌率。在貧熱地區,開發混合水源聯動運行空調集約化技術,解決單一水源與工程建設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基本原理為:因地制宜采用地熱水城市中水、湖水等多種水源分別作為同一水源熱泵空調系統的冷、熱源,從中提取冷量和熱量,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同時還可以供應生活熱水等。此外,根據生物對溫度的不同需求,將地熱水供熱系統進行梯級利用工藝設計,使各個暖棚內形成不同的溫度效應,實現生物梯級溫度需求與地熱梯級利用的耦合。
(四)開發與改造并舉,持續優化布局。
由于歷史原因,一些既有地熱并存在布局不合理、地熱生產井密度過大等歷史遺留問題,要有計劃地進行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不斷地進行布局優化,以很小的改造費用,換取最大的效益。對于密度過大的地熱生產井,要進行分析評價,將其中的一些生產井改造為回灌井、備用井及監測井等,實行采灌平衡。對于熱儲層容易失水沉降的地熱生產井(如熱儲層為上第三系的地熱井),應實行采灌平衡,保持熱儲層壓力,或將其改造為基巖地熱生產井。對于布局不合理、不進行回灌的地熱井,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造。
上一篇 > 各種能源對環境的影響
下一篇 > 上海規劃建筑物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適用性分析